全国人大代表:推动“绿色建筑”这一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
·广西代表团: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入学率远低于国家标准何平代表:巫山石漠化面积27% 库区生态需重视“不能捡到锅里就是菜”代表委员热议发展动力:改革创造新的制度红利治堵之本 公交优先代表:内地居民港澳游 停留不超过7天免和签注代表建议关爱留守妇女 纳入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推动“绿色建筑”这一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减少学生餐桌浪费 代表建议在课程中设国学教育彭建文代表:给绿色GDP加压
延安冬暖夏凉的窑洞,新疆由石膏和秸秆混合筑成的保温性能好的墙壁……这些都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用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的话说,它们就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世界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罗霞认为,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是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与城镇化建设融合的有效途径。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途十分广阔。为发展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和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可同时推动“绿色建筑”这一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一样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地形地貌、天气特征情况等都有较大差异,在构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时应该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特点。”
罗霞举例解释称,比如西昌日照时间长,适宜推广使用太阳能;云南大理风量大,推广风能发电效能高。
罗霞指出,绿色建筑的新建和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是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需要共同关注的两个方面。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新建建筑上,在既有建筑的改造中也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1月发布数据,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500多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不足既有建筑面积的0.1%。
“据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新建绿色建筑建设成本略有增加,但其在整个生命周期运行节约带来的效益将是前者的10倍。此外,如果实施供热可调节、可计量改造,可节约现有能耗的45%。”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个民族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中凭借智慧和创造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包括羌族的碉楼、北方的四合院、苗族的吊脚楼等等。
“在绿色建筑的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灿烂的文化遗产形态,将绿色建筑融入其中,实现绿色建筑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加强绿色建筑建成和改建后的运营管理对维持绿色建筑带来对人和环境的有益效应十分重要。应区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针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分别制定适应各自特点、完善的管理制度。”
罗霞建议,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和平台建设,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达到精细、有效、准确的管理目标,确保绿色建筑持续有效的发挥功能。(全国两会特派记者侯青伶)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大幕正式拉开,“九龙治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也将和人们告别。
政协委员“最高讲坛”就是政协大会发言制度。本次政协会议上有32名委员发言。自人民政协1949年9月21日成立至今,“最高讲坛”已经有近60年历史。
机构撤并只是行政机构改革的“物理反应”,转变政府职能才是“化学反应”,建立起“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都非常关注。许多的建议意见被媒体广泛转载、被公众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