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贻林:建筑师负责制不适用于“一般公共品”的全过程咨询
“我认为,最终的原因在于建筑师的职业定位与技术约束、经济约束是尖锐对立的。”日前,在被问及建筑师负责制推行缓慢的原因时,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IPPCE)创始人尹贻林教授的回答一针见血、语惊四座。
在我国,建筑师负责制一直被认为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建筑项目管理模式。自2015年政府部门明白准确地提出“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以来,虽然国家多个文件中均有涉及,但直到现在,该制度仍在以“试点”形式缓慢推进。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是政策推动力度不够,但尹贻林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建筑师负责制“叫好但不叫座”,更应该从制度本身找原因。
“在我国,有些学者一直把建筑师负责制作为‘国际惯例’来宣传,这与真实的情况不符。”尹贻林说,“要推行建筑师负责制,一定要提到建筑师职业在150年前的英国出现了分化这个事实。”
当时,英国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由于建筑结构日益复杂、建筑规模和体量日益增大、各种新材料不断出现、施工机械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工程管理难度慢慢的变大,出现了一部分建筑师无法驾驭的局面,最后导致了建筑师职业的分化:一部分建筑师专司设计,一部分建筑师专司工程管理。“在我国,部分学者只是看到了建筑师有工程管理的职能,便提出了建筑师负责制,恰恰忽略了中国建筑师职业并没有完成分化这一事实。”尹贻林认为,“这种‘模糊’处理,会带来很多问题。”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设计单位在民用建筑中实施全过程咨询的,要充分的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
据此,不少业内人士把建筑师负责制与全过程工程咨询划上了等号。尹贻林强调,这是将建筑师负责制作为“国际惯例”宣传带来的问题之一。用学术的眼光看,这显然是“一种有瑕疵的观点”。
“将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混淆的原因,一是人们听到‘国际惯例’一词,便将建筑师负责制当成全过程工程咨询;二是大家看到‘设计单位在民用建筑中实施全过程咨询的,要充分的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便将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等同于全过程工程咨询,却忘了‘由设计单位牵头’这个条件。”尹贻林分析称,“实际上,建筑师负责制具有‘设计基因’,全过程工程咨询具有‘工程管理基因’,两者有很大区别。”
尹贻林说,从理论上看,项目管理分为项目成功和项目管理成功两部分。项目成功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目标全部实现;项目管理成功是指完成具体的设计、施工、竣工结算和竣工验收等目标。《意见》将全过程工程咨询分为两部分: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保证项目成功)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保证项目管理成功)。建筑师负责制因具有“设计基因”,主要是保证项目成功;全过程工程咨询因具有“工程管理基因”,主要是保证项目管理成功。
“但是,必须弄清楚一个概念:项目成功不等于项目管理成功。”尹贻林进一步强调。他举例说,当初,澳大利亚建造悉尼歌剧院时,采用的就是建筑师负责制。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师约恩·乌松坚持自己的理念,与建设方产生了矛盾,约恩·乌松辞职后,建设方立刻委派他人来管理这一个项目,结果这一个项目很成功,但是项目管理不成功。
尹贻林说,辨清项目成功和项目管理成功的区别,就能看清建筑师面临的技术约束,建筑师负责制的应用场景范围也呼之欲出了。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项目,绝大多数被定位为‘一般公共品’,目的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这种项目往往会受到经济约束。”据尹贻林介绍,根据2019年正式实施的《政府投资条例》,投资概算不能超过投资估算,若超过10%,必须重新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因此,考虑到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在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显然满足不了《政府投资条例》的要求。”尹贻林提出,“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建筑师负责制必须在合适的项目中进行实践。”
尹贻林认为,要破解这个难题,应当将政府投资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高端公共品”,另一类是“一般公共品”。“高端公共品”相当于大家熟知的地标性建筑,比如悉尼歌剧院。这类建筑能展示城市风貌和经济发展成就,对技术、经济约束较少,能发挥建筑师负责制的优势。而“一般公共品”为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应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对此,《意见》中也已明确,为增强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政府投资项目要优先采取综合性咨询服务方式。
随着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建筑师负责制的优势及推广面临的问题将一一展现在行业面前。尹贻林表示,建筑师负责制要实现“叫好又叫座”,找准问题、明确优势,接受并通过市场的检验是关键。
近年来,上海、江苏等地鼓励通过平层入户的方式加装电梯,即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住户所处的楼层通道或阳台地坪处于同一水平面,乘坐电梯到达相应楼层后,可直接通往入户门,实现无障碍通行。
日前,广东省惠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惠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各方职责、规划建设和房源筹集、准入条件、配售管理、封闭管理、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
近日,建筑师刘家琨获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国。一座座建筑,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也引发我们思考,建筑设计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3月16日,2025年上海市民绿化活动月暨白玉兰文化主题活动在上海闵行文化公园拉开序幕。据了解,今年市民绿化系列活动共约8大类、40余场,除市民绿化节的绿化大篷车、园艺大讲堂、市民插花大赛等传统品牌项目外,还增加了白玉兰文化主题活动、花展、社区园艺、自然教育及花市和各类植树活动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将加快建设“好房子”,把住宅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除了层高“长个”,“好房子”还好在哪儿?不妨以加减法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