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么著名国际上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真相扎心
香港的中银大厦、北京的香山饭店、法黎的卢浮宫金字塔,华盛顿特区的中国驻美大使馆、波士顿的汉考克大厦等等数不胜数,他的作品之多、作品之著名到如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和林徽因。但当你翻开他们过往的作品却仿佛没有一件举世瞩目的建筑名作。乍一看是不是感觉
和梁思成有点名不符实呢?是不是他们被吹捧过了头而本身并不具备那么强的实力?那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实力究竟如何。
1924年6月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去美国学习建筑学。当年9月他们又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并且二人均是从三年级课学起的。
这期间梁思成学的是建筑学,但由于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不招女生。林徽因只能先报了美术系,之后她选学了建筑系的课。毕业后,她又到耶鲁大学学习了舞美设计。
而梁思成1923年就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1924年同林徽因一起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从后期的工作履历再来看,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我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和方案深化者。
虽然这不同于常规的建筑规划设计,但他们设计项目的重要意义我想不用多做阐达。特别是国徽的设计那是林徽因一步步靠惊险的公平竞稿过程脱颖而出的,这难道不能证明她的实力吗?
还有东北大学的校徽设计,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整体格局设计等,哪一项拿出来不是响当当的名作呢。
之后他们绝大部分的活动轨迹都在中国。当时的国内形势风起云涌,日寇的铁蹄开始肆无忌惮的践踏中华大地。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中。
这种环境国内能搞什么建筑呢,一是财政问题,二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也不允许。看看圆明园的遭遇我们就知道了。再者中国经历了那么长时间闭关锁国的历史,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对所谓建筑的理解还并不那么到位,单就对当时的古建筑存在的重要性他们都认识不到位,更谈不上去保护。
刚建国时也是这样,民生凋蔽,百废待兴,这种环境下是不会有那样大开大合的建筑项目让你来成名立腕的。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应该也限制了他们的发挥。
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学的是建筑规划设计,但后来到啥佛学的是建筑史,主攻的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这跟他后来从事的主要工作并不相悖。
而这期间林徽因主要是辅助他完成中国古建筑的考察与研究。这就是他们与单纯搞建筑规划设计的不同之处。
林徽因和梁思成曾有机会去美国发展。如果真去了他们的命运肯定会有改观和不同。说不定会真有哪个世界著名建筑出自他们的手笔。他们也有一定可能会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但他们没选那条路。他们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啊。还记得梁思成谢绝外国大学邀请时的豪言吗,如果必须死,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纵使环境那么艰难,他们依然做着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有开创性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依然是大多数建筑领域的大师们所望尘莫及的。
别的不说单是我们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就是响当当的成就。而这些还都是他们在健康状态很差的情况下完成的。
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和图书馆、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和女生宿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部分教学楼、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山东师范大学文化楼和部分教学楼等也都是他们夫妻二人的手笔。
令外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有一项引以为傲的成就,就是完成了那么庞杂而艰难的古建考察。
15个省,190多个县,2738处古建筑,这就是他们十五年里的行程轨迹。因为他们的出色的工作,使得许多古建筑得以走进世界人民的视野。同时也为国人清楚自己的历史提供了绝佳的蓝本。
也因为他们的努力使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有了透彻的解读,也因此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古书的理解。此后他们编写了一系列关于古建筑史、古建筑营造法、古建筑保护的书,他们还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为中国古建筑的传承发展和文物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刚从国外毕业回国,他们就任职于东北大学,教授建筑方面的知识。后期林徽因又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1946年梁思成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还受聘成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后又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他们部分的工作和成就,看到这个地方你还认为他们是籍籍无名、碌碌无为、没实力吗?
梁思成由于年轻时的一次车祸,导致脊柱落下病根,对他的工作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林徽因更是悲惨,她的肺病更是折磨了她大半生,直到最后令她香消玉殒。
倘若他们都健康长寿,我国的建筑史不知又会灿烂多少倍,中华大地的建筑明珠里不知又会增加多少他们的杰作。
说不定当你漫步在国外街头,当面对一座不俗的建筑满脸惊讶时,而它们正是出自梁思成林徽因的手笔。
虽然在国际上他们没像贝聿铭大师那样所谓的大手笔,但他们做所做工作的开创性远非其他人所能比,甚至意义更要大于前者。
但凡明白他们的人都是爱他们并承认他们成绩的,都明白他们为了取得这些成绩所付出的艰辛。
那些只拿他们所认为的大手笔来衡梁思成和林微因的行为是肤浅的。我想要是换作他们活在那个时代,别说取得什么成就,让他们活下去都艰难。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才华、精神、所取得的成就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他们已不再需要任何的证明。他们已活出了举世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