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超30万套 将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
1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干字当头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聚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共建“百姓安居、美丽宜居”新山东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全省已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30.7万套,开工率105.1%,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城中村改造是保障改善民生、拉动投资消费、消除城市建设治理短板、促进城市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内容。2023年7月,国家部署在35个超大特大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2024年1月,将支持范围扩展到省会城市和城区非流动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2025年又扩展到地级及以上城市。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山东16个设区市都已经纳入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各市正在研究提出一批很成熟的项目申报纳入国家2025年支持计划。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麻鹏飞介绍,2024年,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和临沂5市共211个项目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涉及安置居民20.4万户、安置住房29.2万套。今年,山东将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原则,加大对项目审核把关力度,争取更多合乎条件的项目能轻松的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什么样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麻鹏飞介绍,在筛选项目时,一方面要注重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安全风险隐患比较突出的项目;另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征收安置方案,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资金平衡方案能做到项目总体平衡,避免新增地方债务风险。此外,依照国家要求,加大对货币化安置方式的支持力度,鼓励群众通过你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选择正真适合的房子,减少或者不用在外过渡,能够直接搬入新居。
下一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指导各市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尽快开展新开工项目的选址立项、规划、土地、施工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落实各项建设条件,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1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干字当头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聚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共建“百姓安居、美丽宜居”新山东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全省房地产和建筑业缴纳税收1647.6亿元,占全省国内税收收入的16.5%,住建事业高水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山东是传统建筑业大省。近年来,山东聚焦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好于全国2.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致力于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全省完成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1431万平方米,全力发展智能建造,推进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试点企业100家、项目102个,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成绿色建材采信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链主42家,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645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58亿平方米。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彰显了鲜明的工作导向,建筑业向‘新’而行是大势所趋。”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润晓表示,今年,山东将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做优做强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纵深推进建筑业改革,着力打造“齐鲁建造”升级版。
着力强化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加快完善住建领域科学技术人才产业创新体系,鼓励引导建筑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带动行业发展。全力发展智能建造,支持国家级、省级试点城市加快建设,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智能建造场景应用和适宜技术推广,加快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更大范围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强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健全新型建筑工业化链主制,梳理绘制产业图谱,提高产业链韧性,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加快绿色发展步伐。积极推广绿色建材,落实国家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建材应用闭环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严格执行城镇新建居住建筑83%节能设计标准,发布实施公共建筑78%节能设计标准,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方面提高绿色建筑品质,大型和国有资金投资公共建筑、高品质住宅和城市新区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建标准建设,2025年新增绿建1亿平方米以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坚持内培龙头,制定支持民营建筑业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梯队,有效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活力。坚持外引总部,全力发展总部经济,深化落实省政府与建筑央企战略合作,推动地方企业与央企国企深度合作,打造行业发展“联合舰队”。优化产业体系,支持本地企业采用联合体或以分包等方式,承接工业、交通、水利、能源等大型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建筑业向龙头引领、配套协作、雁阵集群跃升。
着力开拓外埠市场空间。提升“齐鲁建造”品牌传播赋能,重点遴选一批具有“齐鲁建造”品牌实力的建筑产业、优质企业,为企业走出去赋予品牌影响力。发挥外出施工行业党委引领作用,加力推动央地合作,在省内外开展一系列对接推介活动,助力更多建筑业企业承揽省外海外工程项目。
着力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聚焦质量多发问题源头防治,出台设计专篇、标准规程、技术图集,强化进场材料检验测试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管控,实现工程质量全链条管理。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加强部门、属地、企业、项目安全生产联动联管,推动网格化与智慧化监管融合,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聚焦发挥监理作用,探索保险公司委托监理、质量安全取费列入不可竞争费用,提高监理独立性、公正性。
1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干字当头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聚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共建“百姓安居、美丽宜居”新山东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山东着力打好促进住房消费“组合拳”。大力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房地产市场信心有效提振、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全年新建商品房网签9659.2万平方米,保持全国第一。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介绍,近年来,着力推动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山东坚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保障,通过市场来满足群众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以政府为主,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房地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当前,国家正大力倡导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麻鹏飞介绍,今年,山东将持续完善“好房子”建设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保障体系,用高品质、新科技、好服务引领“好房子”建设,释放人民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
提高建设标准。制定住房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出台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住宅设计等标准,建立好房子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小区水电气热设施建设标准。支持各市多措并举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新出让优质地块上全部建设高品质住宅,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提升住房品质。对新建住房,进一步研究推进普惠型高品质住宅产品,注重适老化技术应用。特别是新建保障性住房要率先建成好房子,优先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装配式装修比例,完善生活服务配套。对老房子,研究制定既有住宅改造提升导则,明确消防安全、部品应用等规定要求,满足适老化需求,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把老房子、旧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优化配套服务。深化“齐鲁红色物业”建设。大力实施物业服务的品质提升行动,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等生活服务,打造一批“美好家园”小区,为好房子提供好服务。
1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干字当头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聚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共建“百姓安居、美丽宜居”新山东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山东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年完成城建投资超过1500亿元。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稳投资、扩内需、增福祉的重要发力点。去年,山东加快160个片区综合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17亿元。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0万户,加装电梯1551部。完成建筑和市政设施领域设备更新4.6万台(套)。新改建城市道路1013公里、供排水管网2823公里,建成综合管廊27.8公里,新增水弹性城市14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城建投资超过1500亿元。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侯晓滨介绍,今年,山东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整体谋划、创新机制模式、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项目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加强系统规划。启动“十五五”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规划编制,梳理现状问题,研究提出未来5年目标任务。编制出台城市更新指引,指导各市全面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分类施策、谋定后动。强化业务指导。深入开展城市体检,从住房、小区、街区、城区4个维度查找城市发展问题根源。持续推进34个更新试点片区建设,总结推广一批适合山东城市特点的创新案例。抓好项目谋划。超前储备生成高质量的更新项目,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更多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加快老旧片区、老旧住区、完整社区、公共空间等各类更新项目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模式,统筹资源、一体打造,加强产业导入,增强更新项目可持续性。
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有序推动建筑和市政领域设备更新,重点更新技术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施设备。加快实施老旧管线更新改造,广泛开展城市地下管网体检,科学确定建设改造区域和任务。全省实施燃气管网老化更新改造1200公里以上,实现“带病运行”燃气管道和厂站设施“两个动态清零”。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技术和物联感知设备应用,实时监测、快速评估设施运作状况,实现设区市燃气、排水、桥梁等行业智慧监管平台全省联网、一体运行。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全省基本实现整县(市、区)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黑臭水体动态清零,60%城市污水厂完成提标改造。持续开展易涝点整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坚持提质增效,全方面提高垃圾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建筑垃圾常态化整治。强化源头管控,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率和产生核准办理率;强化运输监管,严肃查处违反法律法规运输行为;强化终端处置,推进建筑垃圾临时贮存和永久固定设施建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可回收物收运体系,提高精细管理上的水准。常态化开展“鲁”力同心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积极地推进环卫设施品质提升。抢抓大规模设施设备更新等政策机遇,推动环卫设施设备、车辆等更新升级,提升自动化、智慧化、绿色化装备水平,慢慢地加强运营服务能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记者薄克国通讯员孙英杰报道本报青岛讯近日,青岛市实施新一轮就业见习政策,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在见习单位设立上,采取开放、...[详细]
说起菏泽的炸糖糕,人们都说 “高平路的炸糖糕最好吃。菏泽糖糕的制作用料和工艺都十分讲究。那是在清光绪年间,曹州城中有两家炸糖糕的店...[详细]
本报讯春运期间,临沂车务段预计发送旅客105万人次,日均2.62万人次,同比增长8.3%。临沂车务段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力,优化完善便民利民惠民举...[详细]
春运首日,烟台机场预计保障航班196架次,运送旅客2万人次。国内方面,在稳定运营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冰雪游”城市航班的基础上,...[详细]
为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由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牵头,烟台机场公安分局、烟台机场集团在烟台机场开展春运首日联合护航行动。自13日...[详细]
本报讯春节临近,年味渐浓,采买年货是老百姓迎新春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今日起至1月23日,由烟台市融媒体中心、烟台传媒集团主办的“品重...[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赛事经济。各种体育赛事背后的意义更多在于倡导全民健身,引导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详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提到了工业强市、项目建设、数字化的经济等工信领域的重点工作,作为工信人,听了以后备受鼓舞、倍增干劲。”2025...[详细]
山东货车司机回应雪天误入山路被急哭:刚跑货运不到一个月,他们救了咱的命!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解强民记者黄晓荣报道“俺不敢开了”,近日山东一货车司机雪天误入重庆山路,面对积雪、路滑,看着紧邻悬崖的山路,急得直...[详细]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解强民记者辛振东济南报道2025年春运今天拉开序幕。春运首日,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南火车站看到,候车大厅里坐满了等待乘车的...[详细]
济南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怀敏:年内推出“济南的冬天”冰雪体育旅游线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25年将加强商文旅展“流量型”消费融合,发力夜间经济、餐饮经济,积极发展演艺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济南市政协...[详细]
今天下午,以“激情冰雪·畅享齐鲁”为主题的山东首届冰雪消费季暨烟台暖冬消费季活动在烟台启动。副省长宋军继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活动主...[详细]
2025德州两会AI|研学、阅读、运动、人工智能……关心下一代成长 听代表委员们的心声
电视专题片《风正齐鲁——山东正风肃纪反腐2024》今晚播出《监督有力强保障》
电视专题片《风正齐鲁——山东正风肃纪反腐2024》今晚播出《深入整治惠民生》
电视专题片《风正齐鲁——山东正风肃纪反腐2024》今晚播出《激浊扬清树新风》
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