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前史的新我国高校修建

发布时间:2024-09-08 01:10:26   来源:产品展示

  作者:姚 远(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任羽中,系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政研室主任)

  新我国建立后,我国高级教育事业加快速度进行展开。创立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部分高校,通过院系调整,得到了新的严重展开,原有的学校规划大大扩张,旧的修建勃宣布新的生机,新的修建又很好地融入进来,新与旧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我国和人民政府创办了以北京“八大学院”为代表的一大批新的高校,以簇新的学校、簇新的修建,表现了新我国的“开国气候”。

  今日,咱们徜徉在北大、清华、南大、浙大、南开等高校的学校里,都会看到许多归于新我国的前史修建。有的表现了梁思成先生发起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方式”的修建理念,有的是“多、快、好、省”建造社会主义的年代产品,它们既记录了巨大的效果,也见证了弯曲的探究。

  比方,闻名修建学家杨廷宝先生1953年规划的南京大学东南楼,修建平面为工字形,坐东朝西,选用传统歇山顶、青灰砖墙和钢筋混凝土仿石栏杆、踏步,和原有金陵大学学校修建、图书馆、北大楼等安置成一全体。又如北京大学南门修建群,是北大迁到海淀燕园后新建的榜首批修建,沿通往南门的中轴线左右对称散布,风格款式同燕京大学的修建一脉相承,每组楼群都呈三合院方式,以半围合的院子布局,散落在“中轴线”南门林荫大道两边,每幢楼都是三层高的中式筒瓦硬山坡顶修建,房顶饰有鸱吻,既庄严肃穆,又新鲜浓艳。

  新我国高校前史修建重视将修建的民族方式与当地的天然人文环境相结合,表现了丰厚的地域文明特征。如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修建群,选用传统式的宫廷大房顶,细部装修多为传统中式,四角有江南民族方式的飞檐翘角。坐落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图书馆和礼堂,绿色琉璃瓦与周围环境相交融,赤色砖墙映衬于绿荫之间,修建处理具有南边地域特征,房顶有奇妙的曲线,细部不拘法度,方式自在多样。四川大学明德楼,原为成都工学院榜首教育楼,中部选用重檐歇山顶,两翼与后部为单檐歇山顶,墙基贴面以及栏杆柱头号构件都选用成都区域特有的红砂石制成。

  新我国高校前史修建还表现出国际文明交流的年代特征。一些高校学习苏联经历,以教育主楼或图书馆作为中轴,建造中心广场,构成了对称、严整的恢宏气势,如清华大学东区、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等校的规划布局就如此。参与“八大学院”规划的闻名修建学家张镈回想,遭到莫斯科大学的影响,简直每座院校都以临学院路作为教育行政区,采纳居中为主楼,两边的四面为辅楼的做法。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教育主楼也表现了苏联的影响,如南开大学主楼建成于1962年,选用苏式修建风格,沿中轴对称,线条朴素明快,气势雄壮严肃,顶高55.5米,修建面积达18202平方米。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主楼一直是南开大学文、史、哲、经济及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教育科研集中地。此外,在这一时期的高校修建中,也不乏现代主义的探究,如同济大学文远楼选用包豪斯风格,被称为是“现代主义修建在我国的榜首栋”。

  这些前史修建也构成了宝贵的赤色团体回想,而团体回想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文明根底,是维系民族和国家的精力枢纽。团体回想的建构与强化,需求详细的物质载体和空间场所。谢辰生先生指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物表现了各自长时间构成的一起心理素质、意识形态、日子风俗等特征,在必定含义上说,文物是民族文明的标志。因而,文物关于一个国家及其各族人民能发生强壮的凝集力和鼓励效果,这也是文物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类文物和文明遗产,特别是传之长远、巍然屹立的前史修建,便是构建团体回想、刻画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维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新我国高校前史修建,是今日展开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凝集人心、鼓舞士气、教育青年的宝贵财富。

  任何一所前史悠远持久的大学都必然会保存许多宝贵的文物。这些有形的文明遗产,承载着大学的沧桑前史、光荣传统、中心价值与任务担任。北京钢铁学院的教师回想:“每次穿过扎实的拱门,看到这座内在精约、别具风格的主配楼,老钢院人脑海深处总不由响起苏联音乐那火热愉快的美好旋律,回想深处似乎又回到了那热情焚烧的年月……这种苏式修建气味与实干精干精力的交融,编写成了学校特有的文明华章。”

  现在,国际上有的大学修建已被列为国际文明遗产。比方建于1949年至1952年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大学城的中心校区,因交融了20世纪现代修建准则和当地传统,具有杰出的社会和文明价值,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国际文明遗产。

  与之比较,我国许多高校都毫不逊色。比方,今日北大的主校区坐落燕园,这儿有着长远的前史回想,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前史文物。早在金代,这儿便是京郊闻名的风景区,清代又成为皇家帝王的“赐园”,如淑春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等。1922年至1929年,燕京大学在清代园林遗址上建造学校,延聘美国规划师亨利·墨菲(Henry Murphy)进行规划规划,建成了古色古香的“燕园”。1952年,北大从沙滩红楼迁到燕园,进行了长时间大规划的建造,一起也留意维护文物和前史修建,留意与原有修建的彼此和谐。所以,今日的北京大学学校一起保存了三个年代的文明遗产:一是我国传统园林遗址,传承了清代“赐园”的丰厚前史信息;二是近代我国教会大学的学校,展示了民国时期特定前史条件下的复古主义修建艺术;三是社会主义新我国的大学建造,是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内容、民族方式”修建的重要来源和典型代表。这在整个国际都是十分稀有的,如能进行全体维护,彻底有或许会被列为国际文明遗产。

  与北京大学诞生于同一年代的日本东京大学,其学校修建的前史背景和文明价值被充沛发掘。赤门作为东京大学的标志,被列为国家级“重要文明财”,东京大学学校内,安田讲堂、法文学部、法学部、工学部等各个前史时期的修建都被作为文物完好存下来。这方面的经历,值得学习。

  我国大学前史修建表现了我国特征、我国气度、我国风格,是我国人领导我国人民展开高级教育的效果,是创立我国特征国际一流大学的物质根底。

  近年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维护前史修建方面作出了许多有含义的探究。比方,社会主义建造时期构成的南京大学修建,已悉数被列为各级文物维护单位、不行移动文物和前史修建,2014年南京大学专门拟定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重要前史修建维护暂行办法》。2019年,北京市规划和天然资源委员会等四部分联合宣布《关于北京市榜首批前史修建的公告》,清晰将北京大学南门宿舍楼、北京大学近现代教育楼等列为前史修建,这也为北大做好相关维护作业供给了重要依据。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燕园文物》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北京大学是能够触摸到前史的当地。维护好燕园的文物,便是存续北大的前史,便是看护北大人的精力传统、看护中华民族的文脉。在维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咱们也要执行新的展开理念,留意发挥文物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效果,让古与今、旧与新在这儿交相辉映,让北大的文物成为桥梁,推进我国文明走向国际、走向未来。”

  期望有更多的高校充沛认识到新我国大学前史修建的重要价值,维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今世遗产”,鼓励一代代我国青年为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而接续斗争。